數字時代的新商業思維

當下,中國企業高速發展,企業全球化是必選項。中國出海企業從中國走向世界,征戰全球化發展中如何抓住機遇,把握趨勢,規避風險,面臨著諸多的挑戰與機遇。

數字化時代,企業創新成為了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更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云技術對業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提高安全性、彈性和成本效益,加速創新以及利用新技術開發服務和產品等等。云已經成為重塑商業和運營戰略的科技力量?,F代企業需要具有云計算知識的決策者和業務領導人,他們不僅懂得將領先的云技術融入業務,更懂得其中的意義,能敏感地意識到采用哪些技術或戰略會產生哪些商業價值。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攜手亞馬遜云科技,洞見數字時代的新商業思維。和亞馬遜云科技有著廣泛而深入合作的匯量科技(Mobvista)是一家圍繞著應用開發者展開商業創新的企業,以推廣和廣告收入實現商業變現,服務著大量的全球化客戶,從成立之初就始終跟進技術創新與發展的潮流,不斷地將技術創新與業務緊密貼合實現更好的業務增長。以下內容為亞馬遜云科技的張俠博士與匯量科技技術副總裁兼首席架構師蔡超先生展開對話,探討如何在云端實現創新及價值變現。

「匯量科技如何利用云計算

中國企業出海保駕護航」

問:能否介紹一下匯量科技以及它的業務?

蔡超:匯量科技構建了目前全球領先的開發者增長臺,該臺為出海的開發人員以及營商人員提供廣告和分析圈套工具服務,包括獲客、變現、廣告、分析,創意的自動生成,媒體的智能購買。針對企業出海面對的挑戰,我們可以幫助用戶快速突破臺期。目前匯量科技業務已拓展至124個國家,為10000多家互聯網公司提供服務。

問:數字化創新和轉型給你所在部門提出怎樣的要求?

蔡超:一是快速創新、加快迭代,二是降本增效。這兩大主要要求在當下是不可避免的。

問:云計算給你們的企業帶來了哪些價值?

蔡超:匯量科技創始第一天起,我們就立志做全球化的推動者和連接者,并將所有系統部署在云上,利用云計算臺觸達全球的基礎設施,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更低的延遲。再者,云服務的按需獲取,快速彈性的特性也有效地支持了公司業務的快速增長。

問:匯量科技是基于哪些因素選擇與亞馬遜云科技合作?

蔡超:公司創立之初就有全球化發展的訴求和雄心壯志。亞馬遜云科技一直以來是最領先的云計算廠商,它的基礎設施遍布全球,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合作。

問:匯量科技為全球的企業包括中國企業出海提供各種服務,和亞馬遜云科技的合作中,云計算能提供哪些獨特價值?

蔡超:在企業出?;驑嫿ㄈ蚍辗矫?,云計算具備的價值是獨有的。在我們幫助中小企業時,云計算還體現了快速創新的額外價值。作為傳統的IT行業,如果要去構建企業基礎設施,需要耗費很多人力和物力去構建機房,創新速度必然放緩。今天云計算不僅能讓企業快速獲得這些基礎設施,還可以提供托管服務,領域遍及機器學習、數據存儲、大數據等各方面,讓企業的創新想法很快付諸于實踐,在不斷的迭代中去試錯、迭代和成長。這些對于中小企業甚至包括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云計算如何幫助匯量科技實現價值增長?」

問:匯量科技是如何在支持業務成長同時有效地控制云的成本?

蔡超: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實際上我們也曾經被這個問題困擾過,在我們業務高速增長的時候,成本增長速度也讓我們壓力很大。這時不得不談到匯量的企業文化。我們的文化里有一種被稱之為擁抱復利,即我們非常關注長期主義,在追求快速成長的同時,也會去考慮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是矛盾的,但對我們來說恰恰類似亞馬遜云科技常說的飛輪效應。

當創新和迭代給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方向,基礎設施的完善則會加速創新。談到成本問題,一方面是我們發現早期上云系統和早期上云其他用戶一樣,并不是按照云的特點來設計的架構,所以很難發揮云的按需獲取、快速伸縮的特性。云是可以提供技術,但是我們的系統做不到,所以這時我們重構了系統架構,然后將其由單體重構成更加適合于云上去細粒度伸縮的微服務,甚至有的采用了無服務的結構,有的獲得更細粒度伸縮的效果。

另一方面,我們也非常關注云的收費模式,去利用它的這種收費模式。比如,我們運用了(亞馬遜云科技提供的)大量競價實例,也就是云端閑置的資源,然后自研的基礎臺,包括像Spot Max(Spot Max是Mobvista自研的云成本的綜合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云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節省多至90%的用云成本),就能夠幫我們智能化地去調度這些閑置資源,在獲得更高可用性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經過這些改造,單位成本從一開始到改造結束之后,降低了65%。

問:你如何看待,在當今數字化時代,沒有云很多業務是不可能完成的。

蔡超:首先企業要做全球化的業務,像很多小企業,如果不借助于云的全球化基礎設施,每去一個地方就要構建機房,或者租用機房,業務困難性可想而知,而當業務量迅速增長的時候,傳統機房購了一批機器,這個時間帶來的遲滯會讓企業完全沒有辦法跟上業務增長的節奏。像云計算這樣的按需獲取、快速彈性,極大的支持了企業的全球化業務,并且快速創新業務。

問:縱觀云計算各種服務,你認為哪些服務對企業效益比較大?

蔡超: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效益。首先是最基礎的計算資源,包括對象存儲,這都是企業構建應用時所需設置的最基本元素。隨著發展,加入AI、機器學習,機器學習的PAI plan,以及大數據臺等,這些都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構建智能應用。

問:能否分享一個匯量科技業務和技術結合的例子?

蔡超:匯量科技的整體業務在云臺上有非常多的結合點。我們的業務峰值和均值的流量差著好幾倍,如果是固定機房就只能頂著這個峰值來構建基礎設施。當在均值的時候,這個資源的浪費是非常大的,我們就會充分利用云上自動伸縮,根據我們的業務量來自動伸縮基礎設施,使得基礎設施能夠動態去匹配業務量。再者我們的大數據臺、機器學習,都會利用到云上的一些基礎服務。

「云原生企業生存指南」

問:在當下,針對企業的數字化建設和發展,你有什么建議?

蔡超:第一,在使用云計算或者云原生技術的時候,有兩大最主要的困難,也可能說是挑戰。一是成本,前面已經反復談到。二是復雜性。針對這兩大挑戰的建議是:先去看一下企業自己的架構,是否能夠充分發揮云計算以及云服務的優勢,如果不能,就要去重構它。

第二,對于云計算價格模式一定要有研究。我們使用了云上競價實力,眾所周知,在相同實力的計算能力的情況下,競價實力實際上會比普通使用的實力最多省掉90%的成本。第三,云原生技術現在還處于初級階段,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拿2019年CNCF做的統計來說,當時云原生項目就有1200多個,所以對于團隊學習和使用有很高的學習曲線。

我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業務來選擇云原生技術站,第三方臺或者是自研臺來整合這些技術站,把云原生技術使用的門檻降低,這樣才能去構建高效的DevOps的團隊。我們已經把云上的資源調度以及云原生的整合臺,封裝成兩款產品,不少用戶在使用。一個是Spot Max,一個是Max cloud(基于云原生技術棧的可視化DevOps服務臺,旨在幫助企業簡化應用部署管理流程,一站式完成應用部署和運維工作,從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MaxCloud擁有跨云特性,可實現一鍵部署至全球,開箱即用。)Spot Max在我們AR Max、Market place上也都有注冊。

問:你和公司高管、其他業務線負責人間的溝通方式是怎樣的?你如何得到他們對技術上的支持?

蔡超:這是一個很容易被技術人員忽略的問題。很多時候的想法由于溝通問題不被高層所認知,就無法更好地實施。有兩個建議:第一,與相關部門溝通時,要考慮到對方不是技術人員,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專業化的術語,采用簡單、直接、形象的方式溝通。

第二,量化和可視化收益。以降本增效為例,我們在集團內部開發了完善的FinOps系統,該系統直觀可視化呈現了成本的實時變化,便于追蹤,以及相關部門了解成本變化的原因。

問:對于對開啟數字化之旅依然心存困惑和恐懼的企業高管,你有什么建議?

蔡超:企業上云是非常容易的,是時代發展趨勢,不用猶豫。不過考慮到云服務有著復雜性的考驗,企業在云上的生存和發展也將會有挑戰,匯量科技的發展也經歷了這些挑戰和機遇,總結了很好的經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